“6·30广东扶贫济困日”~ 我们共同倡议
2024-06-28


6月30日,是“广东扶贫济困日”。广东省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今年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助力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激发乡村活力,广州一直在行动!



知识赋能

点燃乡村学子阅读希望


2023年10月9日,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莫村小学“羊城希望图书室”和阅览园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为莫村小学近600名乡村学子送上了新学期的礼物,有效填补了乡村学校教育配套设施及阅览空间的不足,受到广大师生和群众的一致欢迎。

5454048bbab20757345496e830ba0e7a.jpg

“羊城希望图书室”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8万元建成


团广州市委作为驻镇帮扶组团单位,在莫村派驻了驻村第一书记郑先统,2023年6月经过现场调研了解到莫村小学的需求,由广州青基会启动项目对接,协调资金8万元对旧课室以及户外走廊进行一体改造,建设一个室内“希望图书室”和一个室外“希望阅览园”,购买小学各类科目书籍近3000套,实实在在地为孩子们提供“精神食粮”,提供新助力。



从2023年10月起,莫村小学充分利用阅览室,为二至六年级各班级课后设立阅读课,引导孩子们热爱阅读、坚持阅读,通过阅读拓展课内外知识,培育学习的好习惯。

9b556cb7d75f46baa384b2f7c995ff92.jpg

莫村小学校长林锦戟表示,团广州市委、广州青基会捐资建设的“希望图书室”名副其实,为农村学子点燃了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希望。



莫村小学作为湛江市坡头区在校学生最多的农村小学,现有在校学生(含幼儿园)584人。在此之前,莫村小学由于教学空间紧张,只是利用了一间闲置课室作为简易图书室,藏书少、室内书架等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孩子们阅览各类学科知识的需求。


607ef028183d7cfd2c9c3942653d82d5.jpg

3d23c538b2e04900a97ba40a6144050d.jpg


少年强则国强

广州帮扶乡村教育

立足乡村学子教育需求

给农村学子点燃了热爱学习

热爱阅读的希望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回乡创业

成为美丽家乡建设的参与者

与乡村“双向奔赴”




技术赋能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曾发超是从化农村家庭中走出的一个普通大学生,2015年,他看好时机返回家乡,进入从化一家果菜保鲜公司从事电商工作。

e0d04caaf9b553aa53471ffb3114bec4.png

曾发超在荔枝林


彼时正值淘宝电商高速发展时期,但曾发超要卖的荔枝就是当年“插翅也难飞”的那一类产品。从摘下枝头开始“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堪称最难保鲜的水果。多年来,受限于冷链保鲜条件,面对大量从田头摘下的荔枝,果农大多只能用冰块、湿布等“土办法”降温,荔枝销售也仅局限于广东省内和周边省份。



想要卖好荔枝,最根本需要解决的,还是保鲜技术问题。



他虚心向包材技术人员学习,向物流公司寻求合作,甚至不惜成本选择航运线路。最终采用“全程低温+专用冰袋+密封保鲜袋+高密度恒温泡沫箱”,层层包装把荔枝的水分和甜度锁住,让保鲜期“超长待机”。

37bd1e1befe034ef97aad4d09750306a.jpg

技术的成熟带来里程碑式的成就。2019年夏天,广州与哈尔滨之间“全国最快荔枝配送线”成功搭建。有了这条配送线,哈尔滨市民最快6小时就能吃上来自从化的荔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1年,曾发超还带领团队走进从化辖区9所高校,免费为有兴趣的学生开展自媒体电商培训,教导他们关于荔枝的相关知识,培育出了一批优秀的高校学生主播,带来了100多万元的荔枝销售额,开拓了“高校+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0e2d9be0967479553dc236ee4a1582af.jpg

曾发超带领高校主播参观车间



直至现在,他每个月都抽空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等学校当电商老师,不仅促进了大批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更为他们未来就业培养出实实在在的新技能。



许多返乡青年

通过提高农业技术供给水平

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

很多梯面年轻人选择回到故乡

将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文化赋能

多彩乡村入画来


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是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红山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

fdb79b52425722da3f088c8841b57283.jpg

“梯面镇是以全域旅游为主,我们现在不单只是走村入户唱山歌,也将客家山歌融入了旅游路线,传承客家传统文化。这里还有明清时期存留下来的古茶园,现在客家嫂带领着村民开发了2000多亩的古茶园,计划在今年申请非遗项目。”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吴展红说道。




春看油菜夏赏荷花,秋收稻谷冬有格桑。梯面镇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四季花海”景区,让红山村成为珠三角地区网红打卡地。近两年,红山村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

c0a940cbbd0e488c3dc7aafbc9579ea6.jpg

e60e8b24f6524726bf48d0e7462288d6.jpg

产业兴旺促振兴,产业兴旺引客来。红山村一位农庄负责人李绍瑞就是第一批吃到“乡村振兴红利”的红山村本地人。2009年,红山村开发乡村游,曾在酒楼学过厨的李绍瑞在村委的邀约下,回到家乡开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前来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现在年收入在100万左右。很多梯面年轻人选择回到故乡,做农家乐、做民宿、卖特产、卖小吃,在创业的同时成为美丽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李绍瑞说道。



李绍瑞的回乡发展,正是梯面坚持守护青山绿水,双向奔赴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红山村通过深挖自然资源、特色文化、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做大做强“红山花田”乡村旅游品牌,聘请乡村CEO探索乡村经营,以旅游、运动、农家乐等产业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f5572710db5798d5dd57683e4137c0f2.jpg

“我们红山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69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78万元,增长达157.9%。”红山村党支部书记邓伟东表示。



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


我们倡议全市青联委员、团干部

团员青年、

志愿者、青年企业家

积极参与

2024年“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奉献爱心、慷慨解囊

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促进当地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

出钱、出力、出人、出心!


e7bd76c4fae88e505b4cb7117b550b37.jpg


信息来源 | 转载自广州青年(ID:gz_gqt)

初审 | 吴敏婷

编审 | 凌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