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座城 我们更有爱 | 2024年融合教育进社区项目资助超42万元,惠及更多特殊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2025-01-26


海珠.jpg 

周日早上,海珠区新港街道的社区公益微站热闹非凡,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在课堂上用针做羊毛毡玩偶,几节课下来,从2D平面效果一直做到3D立体装置。

李楚倩是课程的负责老师,在她看来,家长融入课堂,或动手参与、或协助,“是陪伴,也是放松”。

这个社区融合手工课正是广州市少年宫与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唯爱共融”融合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之一。

2024年,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展唯爱共融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在众多爱心公益机构及企业的支持下,通过举行社区公益艺术节、特殊少年儿童社区公益课堂、融合教育教师培训等活动,让更多特殊孩子享受到优质的融合教育资源,推动特殊少年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需求。


社区免费课程,帮助特需儿童融入


社会是由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社区所组成的。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社区是社会融合中的重要一环。将融合教育引入社区,有助于社区内普特共融,从而促进社会融合。

花都.jpg  花都

花都2.jpg  花都

天河.jpg 天河

 天河

1.jpg 海珠

2024年,融合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先后进入海珠、天河、花都等社区,开设手工课、音乐课等,以丰富的课堂形式吸引普通及特殊需要儿童共同参与,支持特需儿童及其家庭调节情绪和行为,提升社会融入技能,推动社区普特共融,截至目前共1412人次(儿童及家长)受惠。

非洲纹样与陶罐.jpg  非洲纹样与陶罐

以爱为线(编织挂毯).jpg 以爱为线(编织挂毯)

可爱的你我(树枝挂饰).jpg 可爱的你我(树枝挂饰)

立体的羊毛制品.jpg 神奇的羊毛(羊毛毡画)

神奇的羊毛(羊毛毡画).jpg 立体的羊毛制品

灵巧的裁缝(手缝衣服).jpg 灵巧的裁缝(手缝衣服)

 

在这些课程中,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并肩学习,共同成长,社区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起点,也是特殊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站。


社区艺术节,搭建普特沟通桥梁


为巩固推动特殊少年儿童社会融入,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需求,广州市少年宫联合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先后在从化、海珠、天河、花都举办5场次社区艺术节等活动,社区艺术节不仅成为普特孩子共同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推动融合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重要载体,覆盖社会公众超5万人次。

“同在一座城”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实践活动在海珠区三滘小学举行,解锁融合新体验.jpg 

“同在一座城”关爱特殊少年儿童融合实践活动在海珠区三滘小学举行,解锁融合新体验


1

广州市少年宫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把精彩的演出带到艺术节的舞台,同时,也通过走进去引出了在地的艺术表演团体同台共舞。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携手合作,向社区居民和游客呈现融合教育的成果。市民对艺术的鉴赏、对特殊孩子的包容,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在花都塱头村演出.jpg 

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在花都塱头村演出

天河猎德村社区艺术节上,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一同表演.jpg 

天河猎德村社区艺术节上,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一同表演


2


每一次的社区艺术节都与在地社区文化深度结合。在从化天适樱花悠乐园,以花为媒,就地取材进行艺术创作;在天河猎德的综合实践课,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祠堂,了解端午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在花都塱头村,老师和学生一起参观春阳台、走读古村,在古村大宅中研习节气文化。

孩子们在塱头村参加社区融合课堂,参观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jpg孩子们在塱头村参加社区融合课堂,参观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2.jpg 

孩子们在塱头村参加社区融合课堂,参观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


3

公益市集上有趣的艺术共创活动、射箭、足球、飞盘等体育运动,让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增进友谊。这些活动不仅让特殊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也让普通孩子学会了尊重与包容,进一步推动社区的和谐与融合。

丰富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jpg丰富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3.jpg 

丰富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

4

时隔十年,“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重回花城广场举办文艺汇演。在珠江新城CBD的这场融合艺术嘉年华活动更是将社区艺术节的影响力推向全新高度。来自全市15家特殊教育机构、学校的200多名孩子和老师,带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完成了一场吸引无数路人驻足围观、鼓掌欢呼的演出。丰富的活动不仅让市民们更深入了解特殊孩子这一群体,也让他们亲身感受融合教育的魅力。

“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jpg

“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

一年数场社区艺术节,不仅为特殊孩子们搭建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鼓舞了他们的的勇气与自信,更成为了推动社会公众正视并平等对特殊孩子的重要契机,传递出融合教育的积极信息与美好愿景。


种子艺术教师培训,共筑融合教育未来


在特殊孩子的成长路上,少不了特教老师的悉心引导。自2020年起,通过开展特殊青少年融合教育种子艺术教师培训,切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特需儿童艺术教育和融合教育的发展。

2024年,“唯爱共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于11月~12月开展,培训内容与社区紧密结合,合计共630人次志愿者、家长、社工、老师参加线下培训。培训内容围绕专业科普、艺术教育、性教育、社交等主题,邀请专家导师开展3场讲座及5场工作坊,覆盖近9000人次。


融合教育志愿者培训会

融合教育志愿者培训会.jpg 

家校医合作,助力自闭症儿童快乐成长

家校医合作,助力自闭症儿童快乐成长.jpeg 

特殊孩子性教育问题见招拆招

特殊孩子性教育问题见招拆招.JPG 

家长可以这么带娃融入社区

家长可以这么带娃融入社区.jpg 

携手共创,凝聚力量——志愿者培训

携手共创,凝聚力量——志愿者培训.jpg 

玩的心理学:在社区,可以和孩子这样玩

玩的心理学:在社区,可以和孩子这样玩.jpg 

唐宝灵动融合艺术工作坊

唐宝灵动融合艺术工作坊.jpg 

艺术融合创意工作坊

艺术融合创意工作坊.JPG 

“唯爱共融”融合教育教师培训

邹小兵.jpg 

邹小兵教授主讲《家校医合作,助力自闭症儿童快乐成长》专题讲座。邹教授提出,家庭、学校、医院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各自发挥作用。在家庭和学校(幼儿园)开展自闭症干预势在必行,家长应当克服对自闭症的恐惧与逃避心理,树立对自闭症的正确认识:“轻度自闭症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

参加活动的种子教师们纷纷表示,讲座及工作坊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为他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体系与实用技能,这将助力他们更好地陪伴特殊孩子,做好他们人生的引路人。

 

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开放包容是我们的城市底色,合作共赢、多文化融合的理念滋养着这座城市持续发展,2024年融合教育进社区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他们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华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广东省星海音乐厅、广州图书馆等融合教育共建单位,以及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久久公益节、腾讯公益、壹基金、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新港街道办事处、猎德街社工服务站、象宝启星儿童教育中心、广州市城投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珠江新城分公司、广州市城投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李锦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迪卡侬(广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神经多样性宇宙研究所、CSR环球等公益机构、爱心企业的支持。


同在一座城,我们更有爱


“同在一座城”融合教育进社区项目由广州市少年宫与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立足社区,拓展融合教育覆盖面,打造“宫+家+校+社”融合教育协同育人模式 ,切实提升特殊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年12月,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筹措社会各界爱心资源,联合广东省唯品会慈善基金会资助285,000元,用于“同在一座城,我们更有爱”——2023年广州民生实事“关爱特殊少年儿童专项”融合教育系列汇报活动开展。
2024年,广州青基会为“同在一座城融合教育进社区”项目在“广益联募”发起线上公开募捐,通过参展公益集市等开展项目线下筹款,共募集善款6,649元。
2024年,广州青基会联合广州市少年宫开展“同在一座城”融合教育进社区“与星计划”、唯爱共融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等项目,共资助项目款425,600元。
2025年,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联合广州市少年宫持续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满足更多特殊少年儿童的教育需求,向社会普及融合教育理念,以艺术教育提升特殊儿童生活尊严,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提供更便捷、多元的融合教育服务,为特殊青年儿童的成长和疗愈助力,惠及更多特殊孩子及其家庭。


信息来源 | 广州市少年宫融合教育部

撰稿 | 冯嘉盈 蔡露诗

责编 | 吴敏婷

编审 | 凌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