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学 快乐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儿童应急救援能力,5月17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指导,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共青团广州市从化区委员会、少先队广州市从化区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广州市从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的“感受科学 快乐成长”院士科学大课堂公益活动(从化区)分别走进广州市最北的两所学校——吕田镇中心小学、吕田镇第三小学,为300余名学生带来应急救援科普教育课程。
来自广东省紧急医学救援指导中心应急救护科普基地培训部区慧仪总监、朱荧锋导师、梁家声导师,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术等专业知识。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双结合,使学生了解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掌握到了意外伤害紧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吕田镇中心小学)
(吕田镇第三小学)
下面让我们回顾
应急救援课堂的学习吧
什么是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急症,如不及时治疗, 数分钟内即可导致、窒息甚至死亡。梗阻发生时,患者常立即作出双手呈“V”字状紧按胸骨上段,表情紧张,咳嗽或想咳嗽咳不出,很快脸色、嘴唇青紫,接着瘫软倒地,甚至伴发抽搐现象。
当遇到气道异物梗阻我们应该如何急救处理,现场老师分别演示拍背叩击法、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胸部冲击法、胸部按压法和腹部冲击法(自救)等紧急救援方法。
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指救护员在急救现场为心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的技术。它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医学方法,可通过徒手、辅助设备及药物来实施,以维持人工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心肺复苏术何如使用?什么情况才可以使用?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原来使用心肺复苏术必须是“三无”人员 无意识 无呼吸 无脉搏才能对患者进行紧急使用。



图文提供 | 团从化区委 从化区青志协
编辑 | 吴敏婷
初审 | 刘臻
终审 | 凌远庆